股市过山车:谁在裸泳?
股市的喧嚣与冷静的思考:3月12日盘后杂谈
冲高回落:疯狂背后的隐忧
昨天,股市的走势颇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沪指一度冲上年内新高,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,但收盘时却又集体跳水,三大指数都以下跌告终。全天成交额倒是放量了,高达1.68万亿,比上个交易日多了两千多亿。这让人不禁要问,这放出来的量,到底是真金白银的信心,还是恐慌出逃的信号?
板块方面,数据中心电源、算力这些概念又火了一把,看来AI的热度依然不减。但同时,小金属、猪肉、白酒这些传统板块却跌幅居前,市场风格切换的意味非常明显。这种跷跷板式的行情,很难让人安心。
这种盘中剧烈震荡的行情,在我看来,并非完全是市场信心的体现,更像是多空双方激烈博弈的结果。一方面,年初以来积累了不少获利盘,在高位存在抛售压力;另一方面,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依然存在,吸引了部分资金入场。
券商晨会:各自的算盘
今天翻了翻几家券商的晨会纪要,感觉大家都有各自的“小算盘”。
天风证券还在鼓吹港股的吸引力,用恒指股权风险溢价(ERP)来说事。但他们也承认,如果和美债比,港股的性价比可能还不如美债。说白了,就是希望内地投资者能继续接盘港股。不过,经历了这几年的港股表现,还有多少人会轻易上当呢?
在我看来,港股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估值高低,而是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问题。没有足够的新鲜血液注入,再便宜的股票也可能变成“僵尸股”。而且,港股的监管环境和信息披露机制,也一直备受诟病。
中信建投倒是比较乐观,认为3月工程机械内销增长势头会延续。他们给出的理由是,挖机销量增长,基数压力缓解,新增投资较好等等。但仔细想想,这些理由真的靠谱吗?挖机销量增长,或许只是因为地方政府为了完成KPI,搞了一些面子工程。基建投资,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。而现在,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,还能撑多久呢?
当然,工程机械的更新换代需求是存在的,但指望这个来带动整个行业复苏,恐怕有些过于乐观了。
中金的“消费升级”论:空中楼阁?
中金公司则把目光放在了消费上,认为中国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,尤其是服务消费。他们还提到,要通过结构性改革,比如改善社会保障,来提升消费。
这个观点听起来很美好,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。提高劳动者报酬,改善社会保障,这些都需要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,阻力可想而知。而且,即使这些政策真的落地了,能否真正转化为消费,也是一个未知数。
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消费意愿并不高,一方面是因为房价太高,压力太大;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未来缺乏信心。在这种情况下,指望消费升级来拉动经济增长,恐怕只是空中楼阁。
总而言之,今天的市场信息依然是多空交织,让人难以捉摸。各种分析报告也各有侧重,很难让人得出明确的结论。在这种情况下,保持冷静的头脑,独立思考,才是最重要的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